▲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徐建生(右)和公司科研人员一起在对东乡绿壳蛋鸡进行基因检测。何江华摄
40年时间,一枚绿壳蛋孵化出上亿元产值的特色产业;12年时间,一家传统胶带行业的小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年时间,一个曾聚集60余家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开发区蜕变为处处涌动着创新活力的主题产业园……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着眼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喂料、清扫、捡蛋全部实现自动化,一枚枚鲜绿鸡蛋经清洗、消毒、烘干、分拣等程序后进入车间打包,再通过快递发运到全国各地……
走进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智能鸡舍的养殖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在养殖基地大厅显示屏上,蛋鸡数量、蛋鸡健康情况、饮水喂料信息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相比于之前普通鸡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在智能鸡舍两三个人管理设备就行。”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生说,实现了“人养设备、设备养鸡”,蛋鸡的养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基地年产蛋量达到7500万个,产值上亿元。
对于70岁的徐建生而言,公司养殖发展到这么大规模并不是特别容易。他用了整整40年时间,才把这枚“致富蛋”真正孵化出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5年的夏天,当时的徐建生是原东乡县农业局畜牧站技术员,他在下乡调查家禽品种时,偶然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雄两雌三只少见的黑鸡。后经查阅发现,这是一种世界罕见、濒临灭绝的珍稀鸡种,后被命名为东乡绿壳蛋鸡。
发现这三只黑鸡后,当时全县进行了一次普查,但未曾发现其他乡镇还存在此类鸡种。此时的徐建生意识到,做好这三只鸡的保种育种工作刻不容缓。
“当我向农业专家请教此类蛋鸡的保种、育种方法时,他们却劝我最好放弃,因为蛋鸡的保种、育种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才,而当时我连鸡舍都是租用村民的,光靠一个技术员很难做到。”徐建生坦言创业之初的困难。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徐建生开始筹划保种育种工作。经费不够,他就贷款几百万元成立一家养殖企业,有时遇到困难时甚至要靠养猪来补贴养鸡;技术缺乏,他就向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家禽权威专家请教,建立院士工作站,聘请专家顾问……40年来,徐建生说他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好、发展好东乡绿壳蛋鸡。
这一守护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东乡绿壳蛋鸡育种被列入国家64个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家投资育种;东乡绿壳蛋鸡的绿壳率由60%提高到近100%,产蛋性能、蛋形、蛋色等指标稳定性大幅度的提升;有关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徐建生本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东乡绿壳蛋鸡的品种选育工作进展不断,蛋鸡养殖规模、产蛋能力显著提升,但在产业化发展上仍存在不少短板。东乡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区内外家禽养殖企业调研发现: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三黄鸡、东乡绿壳蛋鸡并称江西“四大”鸡种,去年前三只鸡种的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000万羽、9000万羽、1亿羽,产值分别达到56亿元、32.5亿元、32亿元,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全国“一县一品”示范产业,而东乡绿壳蛋鸡养殖规模只有60万羽,产值仅1亿多元。
东乡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桑辉认为,相比于绿壳蛋鸡的品牌价值,目前绿壳蛋鸡的产业化进度仍需加快,须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东乡绿壳蛋鸡品牌。
针对销量不稳,区工创投集团每天为徐建生的企业销售5万枚鸡蛋以销定产,打消企业顾虑;面对销路不畅,东乡区与省农发集团共同成立销售团队,拓展江浙沪沿海市场;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全区绿壳鸡蛋产业正逐步实现统一标准、包装、品牌、销售;聚焦规模不大,引进一家专业养殖公司合作建设50万羽东乡绿壳蛋鸡养殖合作项目;直面产业链条不完整,快速推动年深加工1100万羽绿壳蛋鸡及配套建设项目满产达产,争取上海一家公司投资5亿元的10万吨速食冻干预制菜食品项目年内启动建设。
在桑辉看来,东乡绿壳蛋鸡是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独特资源,只有坚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这一产业全链条升级,持续增强商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擦亮这一“国字号”特产。
自2020年种下第一株蓝莓开始,东乡区精心培育蓝莓特色产业,形成主培育苗、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蓝莓产业链。短短3年,东乡蓝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有”到“优”的升级。
“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东乡的蓝莓从果园到家园、从野外到门外,只需1-3小时就能到达南昌消费者的手中。”今年5月,在南昌召开的东乡区优质农产品评鉴和销售推介会上,桑辉向消费者郑重推介。
如今,东乡区共有蓝莓基地96个,种植培养面积达1.6万亩,2023年鲜果销售近60万斤,实现收益近1000万元,今年预计产量可达240万斤。2023年,东乡区还获评“江西蓝莓之乡”称号。
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经营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才能不断凸显。如今,在东乡这片土地上,“蓝色”希望正在加速孕育,“绿色”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在2024年初江西省两会“代表通道”上,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新民分享了他不平凡的创业史,尤其是从上海来到江西东乡后的12年,江西永冠产业园成为其全球4个基地中最大的一个,生产的美纹纸胶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排名全国第一。
从200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开始,吕新民就带领企业在胶带行业深耕细作,专注于“一卷胶带”的研发和生产,奠定了以布基胶带为主的发展基础,短短3年时间就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2年,为了突破产能瓶颈,吕新民将新的生产基地落户江西东乡。江西基地打造美纹纸胶带、PVC胶带、布基胶带的产品矩阵,致力于成为“综合性胶粘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来到东乡后,在当地产业政策支持下,永冠科技一年一个台阶,几乎以每年一个新厂区的速度发展,员工数从100人变为4000人,厂区从2个增加到7个。
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公司CEO助理王婷婷说,公司2019年上市之际,由于企业前期步子迈得过快,面临胶带行业设施更新换代快,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回款压力大等问题。关键时刻,东乡区给企业筹集到了1亿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政府在关键时刻拉了我们一把,这也让我们更坚定在东乡发展的信心,公司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本地追加投资”。
数据显示,2023年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
在吕新民看来,快速地增长的背后得益于东乡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创建生产基地到3次扩大生产规模,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了好的营商环境,企业也更能扎下根来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永冠集团与大学、研究所开展深度产研合作,2012年以来,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5%,驱动集团近10年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26%。
“江西公司每年都有10多款新的胶带产品研发出来。”王婷婷说,经过20年发展,目前公司产品有布基胶带、纸基胶带、膜基胶带三大品类,先后通过了多个欧美国家的产品认证,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堆垛机在立体存储仓内自如运转,快速将货品送达指定位置;RGV轨道穿梭车灵活穿梭于宽敞明亮的仓库,精准地把物料运送至入库口;AGV自动导引小车在完成一波操作后自动归位,等待下一次指令……站在永冠科技打造的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前,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江西永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IT负责人程忠进介绍,目前企业投入2亿元打造3个立库,立库满足3.4万吨、4.5万立方米的存储需求,且用地仅1.5万平方米,让单位面积库容提升了4倍,提升工作时效,减少安全隐患。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在小空间里解决了大问题”。
程忠进说,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效率提升20%,订单交付及时率比原来提高30%,企业综合竞争力更强。如今,借助创新技术优势,永冠科技正推动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的突围与升级,向高端市场转型。
永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东乡区近年来强化本土企业培大育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缩影。依托资源禀赋,东乡区坚持把数字化的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主动力,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全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原材料投入料仓后,设备自动配料、输送,并依照订单要求自动转换尺寸……走进同样致力于生产软包装膜的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4台制膜机高速运转,但车间内的工人却屈指可数。该公司结合“两化融合”评估、“智改数转”诊断,推动公司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忠心介绍,运用这套智能化设备,能节约30%以上的人工,成本可减少5%至10%,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升,良品率达99.5%。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东乡区,传统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焕发新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上纸、折纸、切割、包装……庞大的原料纸卷变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规格的生活用纸,通过自动化的流水线传递到工人手中。
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自1994年落户东乡至今,经历了一、二、三期的发展,年产值由1994年的20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4亿元。去年,该公司新引进190欧克抽纸设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伺服、智能化全过程管理,不仅产能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了5倍,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效益提升、资源消耗减少、经营成本降低,还拓展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到鼓励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去年以来,东乡区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推动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东乡区工信局局长邹伏明介绍,今年1到11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98.4亿元,同比增长1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台德科技、台宏科技、中科视显、诺保光电……走进位于东乡经开区的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各个公司制作车间正在全力赶制年前订单,争取把产品早日送达客户手中。
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负责人陶金城说,自2018年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总部搬过来后,东乡经开区以该企业为链主企业,先后引进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企成“链”、延“链”发力,目前该产业园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16亿元。
产业链的完善,直接助力链上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园区入驻的台宏科技公司为例,以前企业产品运输距离较长,现在客户就在身边,配送货便捷,沟通方便,运输成本下降近一半。
相比于如今一栋栋现代化厂房,几年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所在地块一度存在着十几家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一边是“沉睡”的低效闲置土地,一边是“渴求”的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发展破题,从用地破冰开始。2018年,东乡区开展开发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用地评价体系,把企业分为五档,以亩产论英雄。对于亩产效益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绿色环保的企业,给予优先供地等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而对于亩产效益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则采取限制发展、整改提升、依法关停等措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以商招商集聚引进上下游企业入驻,助力推动园区腾笼换鸟;一批批新项目扎根东乡,产业集群聚优成势……6年来,东乡区聚焦开发区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开发区+主题产业园”运营模式,创新建园路径,实施主题招商,完善“链群协作”,有效破解供地“缺而低效”、产业“集而不群”等发展难题,推动主题产业园成为产业集聚集群的有效载体,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开拓了一条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路径。
东乡经开区管委会党政办主任饶抚佳说,为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当地结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识别机制,实施土地清理行动,目前共清理低效、闲置土地5000余亩,并将其中近2000亩土地用于建设主题产业园项目,推动老旧厂区实现“二次开发”。
去年10月,在当地未新增工业用地的情况下,连冠胶粘新材料项目在东乡经开区的永冠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营收15亿元。
走进位于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电子屏上“让万物智慧交互”的标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智能音箱、智能录音笔、智能眼镜、智能学习机、智能TWS耳机、智能显示中控……展厅内陈列的全屋智能、智慧教育、智能穿戴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
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福珍介绍,公司现在存在300余项AI产品核心专利,与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大讯飞等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公司入驻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东乡区“腾笼换凤”,老旧厂区蜕变为产业新城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腾笼换凤”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以“引凤筑巢”加速产业集群聚优成势,激活主题产业园发展新动力……如今,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正逐步成为集人工智能科技孵化、产品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吸引着众多科技公司入驻,实现了从发展转型“包袱”到产业孵化“热土”的华丽转身。
创新研发核心片区、生活服务片区、智能智造片区……在东乡区的八大主题产业园中,每一个园区都紧密围绕其独特的产业定位及入驻企业的实际的需求,精心规划并打造了与之相匹配的功能片区。
这些功能片区不仅为入园公司可以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还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目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车载显示系统、永冠产业园的车衣膜、专精制造产业园的发动机零部件达成合作,协同进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供应链系统。
在饶抚佳看来,东乡区建立“围绕一家头部企业、构建一条产业赛道、推出一套集成政策、组建一支招商服务团队”机制,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企业嵌链融链,打造了一个个搬不走、拆不散的产业链闭环。目前,东乡区经开区8个主题产业园入驻企业达73家,全部建成投产后,主营业务年收入将超300亿元。
入驻园区的企业大多来自沿海地区,这为东乡区构建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逐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乡经开区设立规模达1亿元的科学技术创新基金,打造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吸引了诸如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中科(东乡)智汇工厂、南昌大学新材料新能源(抚州)研究院等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的加盟,双方一同合作推进了十多个重要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另外,东乡区还携手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开创了“工业诊所”这一创新性的客户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一对一”的定制化咨询服务,精准解决园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与挑战。截至目前,“工业诊所”的专家团队已深入东乡经开区内的97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分析,并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助力公司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东乡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开发区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不断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纵深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解决经开区体制僵化、机制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避免多头执法、无序执法、执法扰企等弊端;“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为企业和开发区平台建设融资造血,扶持助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推动土地节约利用、企业集约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的全产业链生态。
为进一步破解公司制作经营中的要素保障、证照办理、人才引进、政策兑现等难题,不断激活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持续增强园区关联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
“经开区建立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机制,面向体制内外选聘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涵盖经管、金融工商、土木工程等专业。同时,建立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分配机制,推动‘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让人才链与企业链、创新链深度契合,实现人企‘双向奔赴’。”饶抚佳介绍。
▲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徐建生(右)和公司科研人员一起在对东乡绿壳蛋鸡进行基因检测。何江华摄
40年时间,一枚绿壳蛋孵化出上亿元产值的特色产业;12年时间,一家传统胶带行业的小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年时间,一个曾聚集60余家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开发区蜕变为处处涌动着创新活力的主题产业园……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着眼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喂料、清扫、捡蛋全部实现自动化,一枚枚鲜绿鸡蛋经清洗、消毒、烘干、分拣等程序后进入车间打包,再通过快递发运到全国各地……
走进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智能鸡舍的养殖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在养殖基地大厅显示屏上,蛋鸡数量、蛋鸡健康情况、饮水喂料信息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相比于之前普通鸡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在智能鸡舍两三个人管理设备就行。”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生说,实现了“人养设备、设备养鸡”,蛋鸡的养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基地年产蛋量达到7500万个,产值上亿元。
对于70岁的徐建生而言,公司养殖发展到这么大规模并不是特别容易。他用了整整40年时间,才把这枚“致富蛋”真正孵化出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5年的夏天,当时的徐建生是原东乡县农业局畜牧站技术员,他在下乡调查家禽品种时,偶然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雄两雌三只少见的黑鸡。后经查阅发现,这是一种世界罕见、濒临灭绝的珍稀鸡种,后被命名为东乡绿壳蛋鸡。
发现这三只黑鸡后,当时全县进行了一次普查,但未曾发现其他乡镇还存在此类鸡种。此时的徐建生意识到,做好这三只鸡的保种育种工作刻不容缓。
“当我向农业专家请教此类蛋鸡的保种、育种方法时,他们却劝我最好放弃,因为蛋鸡的保种、育种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才,而当时我连鸡舍都是租用村民的,光靠一个技术员很难做到。”徐建生坦言创业之初的困难。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徐建生开始筹划保种育种工作。经费不够,他就贷款几百万元成立一家养殖企业,有时遇到困难时甚至要靠养猪来补贴养鸡;技术缺乏,他就向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家禽权威专家请教,建立院士工作站,聘请专家顾问……40年来,徐建生说他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好、发展好东乡绿壳蛋鸡。
这一守护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东乡绿壳蛋鸡育种被列入国家64个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家投资育种;东乡绿壳蛋鸡的绿壳率由60%提高到近100%,产蛋性能、蛋形、蛋色等指标稳定性大幅度的提升;有关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徐建生本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东乡绿壳蛋鸡的品种选育工作进展不断,蛋鸡养殖规模、产蛋能力显著提升,但在产业化发展上仍存在不少短板。东乡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区内外家禽养殖企业调研发现: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三黄鸡、东乡绿壳蛋鸡并称江西“四大”鸡种,去年前三只鸡种的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000万羽、9000万羽、1亿羽,产值分别达到56亿元、32.5亿元、32亿元,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全国“一县一品”示范产业,而东乡绿壳蛋鸡养殖规模只有60万羽,产值仅1亿多元。
东乡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桑辉认为,相比于绿壳蛋鸡的品牌价值,目前绿壳蛋鸡的产业化进度仍需加快,须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东乡绿壳蛋鸡品牌。
针对销量不稳,区工创投集团每天为徐建生的企业销售5万枚鸡蛋以销定产,打消企业顾虑;面对销路不畅,东乡区与省农发集团共同成立销售团队,拓展江浙沪沿海市场;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全区绿壳鸡蛋产业正逐步实现统一标准、包装、品牌、销售;聚焦规模不大,引进一家专业养殖公司合作建设50万羽东乡绿壳蛋鸡养殖合作项目;直面产业链条不完整,快速推动年深加工1100万羽绿壳蛋鸡及配套建设项目满产达产,争取上海一家公司投资5亿元的10万吨速食冻干预制菜食品项目年内启动建设。
在桑辉看来,东乡绿壳蛋鸡是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独特资源,只有坚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这一产业全链条升级,持续增强商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擦亮这一“国字号”特产。
自2020年种下第一株蓝莓开始,东乡区精心培育蓝莓特色产业,形成主培育苗、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蓝莓产业链。短短3年,东乡蓝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有”到“优”的升级。
“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东乡的蓝莓从果园到家园、从野外到门外,只需1-3小时就能到达南昌消费者的手中。”今年5月,在南昌召开的东乡区优质农产品评鉴和销售推介会上,桑辉向消费者郑重推介。
如今,东乡区共有蓝莓基地96个,种植培养面积达1.6万亩,2023年鲜果销售近60万斤,实现收益近1000万元,今年预计产量可达240万斤。2023年,东乡区还获评“江西蓝莓之乡”称号。
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经营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才能不断凸显。如今,在东乡这片土地上,“蓝色”希望正在加速孕育,“绿色”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在2024年初江西省两会“代表通道”上,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新民分享了他不平凡的创业史,尤其是从上海来到江西东乡后的12年,江西永冠产业园成为其全球4个基地中最大的一个,生产的美纹纸胶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排名全国第一。
从200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开始,吕新民就带领企业在胶带行业深耕细作,专注于“一卷胶带”的研发和生产,奠定了以布基胶带为主的发展基础,短短3年时间就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2年,为了突破产能瓶颈,吕新民将新的生产基地落户江西东乡。江西基地打造美纹纸胶带、PVC胶带、布基胶带的产品矩阵,致力于成为“综合性胶粘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来到东乡后,在当地产业政策支持下,永冠科技一年一个台阶,几乎以每年一个新厂区的速度发展,员工数从100人变为4000人,厂区从2个增加到7个。
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公司CEO助理王婷婷说,公司2019年上市之际,由于企业前期步子迈得过快,面临胶带行业设施更新换代快,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回款压力大等问题。关键时刻,东乡区给企业筹集到了1亿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政府在关键时刻拉了我们一把,这也让我们更坚定在东乡发展的信心,公司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本地追加投资”。
数据显示,2023年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
在吕新民看来,快速地增长的背后得益于东乡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创建生产基地到3次扩大生产规模,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了好的营商环境,企业也更能扎下根来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永冠集团与大学、研究所开展深度产研合作,2012年以来,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5%,驱动集团近10年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26%。
“江西公司每年都有10多款新的胶带产品研发出来。”王婷婷说,经过20年发展,目前公司产品有布基胶带、纸基胶带、膜基胶带三大品类,先后通过了多个欧美国家的产品认证,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堆垛机在立体存储仓内自如运转,快速将货品送达指定位置;RGV轨道穿梭车灵活穿梭于宽敞明亮的仓库,精准地把物料运送至入库口;AGV自动导引小车在完成一波操作后自动归位,等待下一次指令……站在永冠科技打造的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前,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江西永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IT负责人程忠进介绍,目前企业投入2亿元打造3个立库,立库满足3.4万吨、4.5万立方米的存储需求,且用地仅1.5万平方米,让单位面积库容提升了4倍,提升工作时效,减少安全隐患。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在小空间里解决了大问题”。
程忠进说,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效率提升20%,订单交付及时率比原来提高30%,企业综合竞争力更强。如今,借助创新技术优势,永冠科技正推动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的突围与升级,向高端市场转型。
永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东乡区近年来强化本土企业培大育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缩影。依托资源禀赋,东乡区坚持把数字化的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主动力,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全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原材料投入料仓后,设备自动配料、输送,并依照订单要求自动转换尺寸……走进同样致力于生产软包装膜的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4台制膜机高速运转,但车间内的工人却屈指可数。该公司结合“两化融合”评估、“智改数转”诊断,推动公司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忠心介绍,运用这套智能化设备,能节约30%以上的人工,成本可减少5%至10%,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升,良品率达99.5%。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东乡区,传统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焕发新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上纸、折纸、切割、包装……庞大的原料纸卷变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规格的生活用纸,通过自动化的流水线传递到工人手中。
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自1994年落户东乡至今,经历了一、二、三期的发展,年产值由1994年的20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4亿元。去年,该公司新引进190欧克抽纸设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伺服、智能化全过程管理,不仅产能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了5倍,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效益提升、资源消耗减少、经营成本降低,还拓展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到鼓励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去年以来,东乡区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推动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东乡区工信局局长邹伏明介绍,今年1到11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98.4亿元,同比增长1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台德科技、台宏科技、中科视显、诺保光电……走进位于东乡经开区的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各个公司制作车间正在全力赶制年前订单,争取把产品早日送达客户手中。
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负责人陶金城说,自2018年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总部搬过来后,东乡经开区以该企业为链主企业,先后引进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企成“链”、延“链”发力,目前该产业园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16亿元。
产业链的完善,直接助力链上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园区入驻的台宏科技公司为例,以前企业产品运输距离较长,现在客户就在身边,配送货便捷,沟通方便,运输成本下降近一半。
相比于如今一栋栋现代化厂房,几年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所在地块一度存在着十几家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一边是“沉睡”的低效闲置土地,一边是“渴求”的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发展破题,从用地破冰开始。2018年,东乡区开展开发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用地评价体系,把企业分为五档,以亩产论英雄。对于亩产效益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绿色环保的企业,给予优先供地等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而对于亩产效益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则采取限制发展、整改提升、依法关停等措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以商招商集聚引进上下游企业入驻,助力推动园区腾笼换鸟;一批批新项目扎根东乡,产业集群聚优成势……6年来,东乡区聚焦开发区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开发区+主题产业园”运营模式,创新建园路径,实施主题招商,完善“链群协作”,有效破解供地“缺而低效”、产业“集而不群”等发展难题,推动主题产业园成为产业集聚集群的有效载体,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开拓了一条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路径。
东乡经开区管委会党政办主任饶抚佳说,为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当地结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识别机制,实施土地清理行动,目前共清理低效、闲置土地5000余亩,并将其中近2000亩土地用于建设主题产业园项目,推动老旧厂区实现“二次开发”。
去年10月,在当地未新增工业用地的情况下,连冠胶粘新材料项目在东乡经开区的永冠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营收15亿元。
走进位于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电子屏上“让万物智慧交互”的标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智能音箱、智能录音笔、智能眼镜、智能学习机、智能TWS耳机、智能显示中控……展厅内陈列的全屋智能、智慧教育、智能穿戴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
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福珍介绍,公司现在存在300余项AI产品核心专利,与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大讯飞等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公司入驻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东乡区“腾笼换凤”,老旧厂区蜕变为产业新城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腾笼换凤”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以“引凤筑巢”加速产业集群聚优成势,激活主题产业园发展新动力……如今,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正逐步成为集人工智能科技孵化、产品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吸引着众多科技公司入驻,实现了从发展转型“包袱”到产业孵化“热土”的华丽转身。
创新研发核心片区、生活服务片区、智能智造片区……在东乡区的八大主题产业园中,每一个园区都紧密围绕其独特的产业定位及入驻企业的实际的需求,精心规划并打造了与之相匹配的功能片区。
这些功能片区不仅为入园公司可以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还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目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车载显示系统、永冠产业园的车衣膜、专精制造产业园的发动机零部件达成合作,协同进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供应链系统。
在饶抚佳看来,东乡区建立“围绕一家头部企业、构建一条产业赛道、推出一套集成政策、组建一支招商服务团队”机制,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企业嵌链融链,打造了一个个搬不走、拆不散的产业链闭环。目前,东乡区经开区8个主题产业园入驻企业达73家,全部建成投产后,主营业务年收入将超300亿元。
入驻园区的企业大多来自沿海地区,这为东乡区构建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逐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乡经开区设立规模达1亿元的科学技术创新基金,打造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吸引了诸如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中科(东乡)智汇工厂、南昌大学新材料新能源(抚州)研究院等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的加盟,双方一同合作推进了十多个重要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另外,东乡区还携手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开创了“工业诊所”这一创新性的客户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一对一”的定制化咨询服务,精准解决园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与挑战。截至目前,“工业诊所”的专家团队已深入东乡经开区内的97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分析,并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助力公司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东乡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开发区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不断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纵深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解决经开区体制僵化、机制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避免多头执法、无序执法、执法扰企等弊端;“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为企业和开发区平台建设融资造血,扶持助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推动土地节约利用、企业集约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的全产业链生态。
为进一步破解公司制作经营中的要素保障、证照办理、人才引进、政策兑现等难题,不断激活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持续增强园区关联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
“经开区建立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机制,面向体制内外选聘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涵盖经管、金融工商、土木工程等专业。同时,建立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分配机制,推动‘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让人才链与企业链、创新链深度契合,实现人企‘双向奔赴’。”饶抚佳介绍。
...▲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徐建生(右)和公司科研人员一起在对东乡绿壳蛋鸡进行基因检测。何江华摄
40年时间,一枚绿壳蛋孵化出上亿元产值的特色产业;12年时间,一家传统胶带行业的小企业成长为行业头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年时间,一个曾聚集60余家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开发区蜕变为处处涌动着创新活力的主题产业园……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着眼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喂料、清扫、捡蛋全部实现自动化,一枚枚鲜绿鸡蛋经清洗、消毒、烘干、分拣等程序后进入车间打包,再通过快递发运到全国各地……
走进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的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智能鸡舍的养殖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在养殖基地大厅显示屏上,蛋鸡数量、蛋鸡健康情况、饮水喂料信息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相比于之前普通鸡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在智能鸡舍两三个人管理设备就行。”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生说,实现了“人养设备、设备养鸡”,蛋鸡的养殖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基地年产蛋量达到7500万个,产值上亿元。
对于70岁的徐建生而言,公司养殖发展到这么大规模并不是特别容易。他用了整整40年时间,才把这枚“致富蛋”真正孵化出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5年的夏天,当时的徐建生是原东乡县农业局畜牧站技术员,他在下乡调查家禽品种时,偶然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雄两雌三只少见的黑鸡。后经查阅发现,这是一种世界罕见、濒临灭绝的珍稀鸡种,后被命名为东乡绿壳蛋鸡。
发现这三只黑鸡后,当时全县进行了一次普查,但未曾发现其他乡镇还存在此类鸡种。此时的徐建生意识到,做好这三只鸡的保种育种工作刻不容缓。
“当我向农业专家请教此类蛋鸡的保种、育种方法时,他们却劝我最好放弃,因为蛋鸡的保种、育种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才,而当时我连鸡舍都是租用村民的,光靠一个技术员很难做到。”徐建生坦言创业之初的困难。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使命感,徐建生开始筹划保种育种工作。经费不够,他就贷款几百万元成立一家养殖企业,有时遇到困难时甚至要靠养猪来补贴养鸡;技术缺乏,他就向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家禽权威专家请教,建立院士工作站,聘请专家顾问……40年来,徐建生说他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好、发展好东乡绿壳蛋鸡。
这一守护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东乡绿壳蛋鸡育种被列入国家64个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家投资育种;东乡绿壳蛋鸡的绿壳率由60%提高到近100%,产蛋性能、蛋形、蛋色等指标稳定性大幅度的提升;有关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徐建生本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东乡绿壳蛋鸡的品种选育工作进展不断,蛋鸡养殖规模、产蛋能力显著提升,但在产业化发展上仍存在不少短板。东乡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区内外家禽养殖企业调研发现: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三黄鸡、东乡绿壳蛋鸡并称江西“四大”鸡种,去年前三只鸡种的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000万羽、9000万羽、1亿羽,产值分别达到56亿元、32.5亿元、32亿元,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全国“一县一品”示范产业,而东乡绿壳蛋鸡养殖规模只有60万羽,产值仅1亿多元。
东乡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桑辉认为,相比于绿壳蛋鸡的品牌价值,目前绿壳蛋鸡的产业化进度仍需加快,须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东乡绿壳蛋鸡品牌。
针对销量不稳,区工创投集团每天为徐建生的企业销售5万枚鸡蛋以销定产,打消企业顾虑;面对销路不畅,东乡区与省农发集团共同成立销售团队,拓展江浙沪沿海市场;解决市场竞争力不强问题,全区绿壳鸡蛋产业正逐步实现统一标准、包装、品牌、销售;聚焦规模不大,引进一家专业养殖公司合作建设50万羽东乡绿壳蛋鸡养殖合作项目;直面产业链条不完整,快速推动年深加工1100万羽绿壳蛋鸡及配套建设项目满产达产,争取上海一家公司投资5亿元的10万吨速食冻干预制菜食品项目年内启动建设。
在桑辉看来,东乡绿壳蛋鸡是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独特资源,只有坚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这一产业全链条升级,持续增强商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真正擦亮这一“国字号”特产。
自2020年种下第一株蓝莓开始,东乡区精心培育蓝莓特色产业,形成主培育苗、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完整蓝莓产业链。短短3年,东乡蓝莓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有”到“优”的升级。
“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东乡的蓝莓从果园到家园、从野外到门外,只需1-3小时就能到达南昌消费者的手中。”今年5月,在南昌召开的东乡区优质农产品评鉴和销售推介会上,桑辉向消费者郑重推介。
如今,东乡区共有蓝莓基地96个,种植培养面积达1.6万亩,2023年鲜果销售近60万斤,实现收益近1000万元,今年预计产量可达240万斤。2023年,东乡区还获评“江西蓝莓之乡”称号。
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经营农业,特色农业效益才能不断凸显。如今,在东乡这片土地上,“蓝色”希望正在加速孕育,“绿色”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在2024年初江西省两会“代表通道”上,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新民分享了他不平凡的创业史,尤其是从上海来到江西东乡后的12年,江西永冠产业园成为其全球4个基地中最大的一个,生产的美纹纸胶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排名全国第一。
从2002年在上海成立公司开始,吕新民就带领企业在胶带行业深耕细作,专注于“一卷胶带”的研发和生产,奠定了以布基胶带为主的发展基础,短短3年时间就与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2年,为了突破产能瓶颈,吕新民将新的生产基地落户江西东乡。江西基地打造美纹纸胶带、PVC胶带、布基胶带的产品矩阵,致力于成为“综合性胶粘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来到东乡后,在当地产业政策支持下,永冠科技一年一个台阶,几乎以每年一个新厂区的速度发展,员工数从100人变为4000人,厂区从2个增加到7个。
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公司CEO助理王婷婷说,公司2019年上市之际,由于企业前期步子迈得过快,面临胶带行业设施更新换代快,行业利润空间较小,企业回款压力大等问题。关键时刻,东乡区给企业筹集到了1亿元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政府在关键时刻拉了我们一把,这也让我们更坚定在东乡发展的信心,公司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本地追加投资”。
数据显示,2023年江西永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营收复合增长率超50%,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
在吕新民看来,快速地增长的背后得益于东乡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创建生产基地到3次扩大生产规模,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有了好的营商环境,企业也更能扎下根来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永冠集团与大学、研究所开展深度产研合作,2012年以来,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5%,驱动集团近10年业绩复合增长率超过26%。
“江西公司每年都有10多款新的胶带产品研发出来。”王婷婷说,经过20年发展,目前公司产品有布基胶带、纸基胶带、膜基胶带三大品类,先后通过了多个欧美国家的产品认证,产品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堆垛机在立体存储仓内自如运转,快速将货品送达指定位置;RGV轨道穿梭车灵活穿梭于宽敞明亮的仓库,精准地把物料运送至入库口;AGV自动导引小车在完成一波操作后自动归位,等待下一次指令……站在永冠科技打造的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前,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江西永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IT负责人程忠进介绍,目前企业投入2亿元打造3个立库,立库满足3.4万吨、4.5万立方米的存储需求,且用地仅1.5万平方米,让单位面积库容提升了4倍,提升工作时效,减少安全隐患。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在小空间里解决了大问题”。
程忠进说,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效率提升20%,订单交付及时率比原来提高30%,企业综合竞争力更强。如今,借助创新技术优势,永冠科技正推动汽车、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的突围与升级,向高端市场转型。
永冠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东乡区近年来强化本土企业培大育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缩影。依托资源禀赋,东乡区坚持把数字化的经济作为加快新动能培育的主动力,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全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原材料投入料仓后,设备自动配料、输送,并依照订单要求自动转换尺寸……走进同样致力于生产软包装膜的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4台制膜机高速运转,但车间内的工人却屈指可数。该公司结合“两化融合”评估、“智改数转”诊断,推动公司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江西膜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忠心介绍,运用这套智能化设备,能节约30%以上的人工,成本可减少5%至10%,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升,良品率达99.5%。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东乡区,传统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焕发新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在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上纸、折纸、切割、包装……庞大的原料纸卷变成了各种不一样的规格的生活用纸,通过自动化的流水线传递到工人手中。
恒安(江西)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自1994年落户东乡至今,经历了一、二、三期的发展,年产值由1994年的20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4亿元。去年,该公司新引进190欧克抽纸设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伺服、智能化全过程管理,不仅产能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了5倍,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效益提升、资源消耗减少、经营成本降低,还拓展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从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到鼓励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去年以来,东乡区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推动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东乡区工信局局长邹伏明介绍,今年1到11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98.4亿元,同比增长1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台德科技、台宏科技、中科视显、诺保光电……走进位于东乡经开区的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各个公司制作车间正在全力赶制年前订单,争取把产品早日送达客户手中。
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负责人陶金城说,自2018年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总部搬过来后,东乡经开区以该企业为链主企业,先后引进6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企成“链”、延“链”发力,目前该产业园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16亿元。
产业链的完善,直接助力链上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园区入驻的台宏科技公司为例,以前企业产品运输距离较长,现在客户就在身边,配送货便捷,沟通方便,运输成本下降近一半。
相比于如今一栋栋现代化厂房,几年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所在地块一度存在着十几家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一边是“沉睡”的低效闲置土地,一边是“渴求”的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发展破题,从用地破冰开始。2018年,东乡区开展开发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用地评价体系,把企业分为五档,以亩产论英雄。对于亩产效益高、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绿色环保的企业,给予优先供地等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而对于亩产效益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则采取限制发展、整改提升、依法关停等措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以商招商集聚引进上下游企业入驻,助力推动园区腾笼换鸟;一批批新项目扎根东乡,产业集群聚优成势……6年来,东乡区聚焦开发区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探索“开发区+主题产业园”运营模式,创新建园路径,实施主题招商,完善“链群协作”,有效破解供地“缺而低效”、产业“集而不群”等发展难题,推动主题产业园成为产业集聚集群的有效载体,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开拓了一条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路径。
东乡经开区管委会党政办主任饶抚佳说,为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当地结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识别机制,实施土地清理行动,目前共清理低效、闲置土地5000余亩,并将其中近2000亩土地用于建设主题产业园项目,推动老旧厂区实现“二次开发”。
去年10月,在当地未新增工业用地的情况下,连冠胶粘新材料项目在东乡经开区的永冠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营收15亿元。
走进位于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电子屏上“让万物智慧交互”的标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智能音箱、智能录音笔、智能眼镜、智能学习机、智能TWS耳机、智能显示中控……展厅内陈列的全屋智能、智慧教育、智能穿戴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
江西台德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何福珍介绍,公司现在存在300余项AI产品核心专利,与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科大讯飞等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公司入驻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是东乡区“腾笼换凤”,老旧厂区蜕变为产业新城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腾笼换凤”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以“引凤筑巢”加速产业集群聚优成势,激活主题产业园发展新动力……如今,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正逐步成为集人工智能科技孵化、产品制造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吸引着众多科技公司入驻,实现了从发展转型“包袱”到产业孵化“热土”的华丽转身。
创新研发核心片区、生活服务片区、智能智造片区……在东乡区的八大主题产业园中,每一个园区都紧密围绕其独特的产业定位及入驻企业的实际的需求,精心规划并打造了与之相匹配的功能片区。
这些功能片区不仅为入园公司可以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还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与创新发展。目前,荣华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车载显示系统、永冠产业园的车衣膜、专精制造产业园的发动机零部件达成合作,协同进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供应链系统。
在饶抚佳看来,东乡区建立“围绕一家头部企业、构建一条产业赛道、推出一套集成政策、组建一支招商服务团队”机制,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企业嵌链融链,打造了一个个搬不走、拆不散的产业链闭环。目前,东乡区经开区8个主题产业园入驻企业达73家,全部建成投产后,主营业务年收入将超300亿元。
入驻园区的企业大多来自沿海地区,这为东乡区构建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为逐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东乡经开区设立规模达1亿元的科学技术创新基金,打造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吸引了诸如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江西研发基地、中科(东乡)智汇工厂、南昌大学新材料新能源(抚州)研究院等一系列重要创新平台的加盟,双方一同合作推进了十多个重要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另外,东乡区还携手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开创了“工业诊所”这一创新性的客户服务模式,旨在通过“一对一”的定制化咨询服务,精准解决园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与挑战。截至目前,“工业诊所”的专家团队已深入东乡经开区内的97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分析,并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助力公司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东乡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开发区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围绕打好工业创新发展强攻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不断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纵深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解决经开区体制僵化、机制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避免多头执法、无序执法、执法扰企等弊端;“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为企业和开发区平台建设融资造血,扶持助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改革,推动土地节约利用、企业集约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的全产业链生态。
为进一步破解公司制作经营中的要素保障、证照办理、人才引进、政策兑现等难题,不断激活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热情,持续增强园区关联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
“经开区建立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机制,面向体制内外选聘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涵盖经管、金融工商、土木工程等专业。同时,建立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分配机制,推动‘铁工资’向‘活薪酬’转变,让人才链与企业链、创新链深度契合,实现人企‘双向奔赴’。”饶抚佳介绍。
...